Petersburg

Petersburg

關於加班、失業和工資的思考

最開始我只是覺得企業要求員工加班,為的只是花 1.5 個人的薪水讓員工幹 2 個人的活,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最近思考了一下其中更深的關係,發現問題並不是如此簡單。

糧價的特殊性#

先來說說糧食價格,國家的儲備糧、儲備肉的儲藏量和儲備位置都是機密,其原因就在於儲備糧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預防發生自然災害這樣的的「天災」,更在於預防發生資本惡意收購糧食操縱糧價的「人禍」。
糧食的價格具有相當的特殊性,一旦市面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時,其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一般商品。 這樣特殊的供需關係規律即是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剛需,一旦市場上有 10 個人需要吃飯, 卻只有 9 人份的糧食提供,那麼誰也不願意餓死,糧食的價格就會漲到這是個人裡最貧困的那個人所能接受的最高價格。

工資上的自我剝削#

同樣,工資也具備類似的性質,如果 10 個勞動力必須進入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卻僅有 9 個崗位,那麼誰也不想失業便會導致工資降低到這 10 個人中需求最小者能忍受的最低工資,從而實現了勞動者在工資上主動的自我剝削。

加班與失業#

企業最直觀的想法當然是如開頭所說,用 1.5 份的工資去實現 2 份的勞動收益,但同時這樣的操作也導致勞動力的供應遠大於市場所能提供的崗位數量。這樣的失業現象縱使有高校擴招等手段去緩衝,但是最終仍會落到勞動力市場的失業率上。企業當然希望看到社會維持一定的失業率,只要不高到明顯影響商品銷售,那麼一定的失業率就會大幅削減企業的用人成本。

出生率的降低#

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當然會對企業如此的胡作非為做出反應,既然勞動力「過剩」,市場即會通過「無形的手」來減少勞動力的數量。
《資本論》中指出工資即勞動力的價值 = 勞動者維持自己生活所需 + 勞動者的受教育成本 + 維持勞動力的接替者(家人)的生活所需。並由此順利解釋了經濟發展不同的地區,工資價格差異巨大是因為勞動力的生活成本不同。
似乎這樣的定義把勞動力的價格規定在了一個特別精準的區間,但是實際上成立家庭、生兒育女並不像填飽肚子那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剛需。因此失業率造成的勞動者在工資上的自我剝削,殘酷到許多勞動者放棄了工資的第三個組成部分。
說白了,只要自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那就可以使用更低的工資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來保證自己有工作可做。如此一來便不會也不能成家,自然出生率降低如此迅速。

企業和勞動者共同的敵人 —— 房價#

房價以及住房的租金,本質上是間接稅的一種。
在現代化的工業社會,房子和農耕社會的耕地別無二致,都是極為重要和基本的生產資料,房東即和地主等同。房屋的租賃費用本質即是先富者利用比後富者在時間上更早積累的財富,來佔有和剝削後來者的勞動成果。房東不事生產即可分得勞動者的勞動所得,正如投資方僅通過資金流轉便可瓜分企業盈利,後者至少還具有促進資金流動,放大市場調節能力的作用,而前者與地主則完全沒有區別。
這樣的剝削關係形成的如此迅速,政府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政府花費大量的經費投資城市的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經商環境,通過直接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往往難以補足。但是建設起來的「發達城市」吸引了人口湧入,那順勢大力發展房地產即可從房地產的稅收中獲得大量的資金回流,形成了一種間接稅。
這種間接稅相比於「劫富濟貧」的直接稅,其負面影響相當大。因為並不是不買房便可躲避被徵收間接稅,因為房價的高低同時也是其他勞動者的生活成本,樓下的麵館僱人做飯,其工人的工資就直接受這房價的影響。因此這樣的間接稅早就融入進了你的每一次消費中。
在員工生活成本因房價升高而造成的飆升後,企業的用人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自然強迫企業更嚴厲地「降本增效」,從而加劇了加班以及加班導致的失業現象。
因此現在的「房地產遊戲」正是一切症結的根本所在。

本文僅表達個人觀點、經驗和思考,對於文章中出現的錯誤、侵權等請聯繫本人修改。
文章非最終稿,對於可能會發生的內容變動,十分抱歉。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